协会动态
2024年云南省茶叶行业发展报告
发布日期:2025-07-04 来源:原创 浏览:30次
分享到: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全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以打造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坚持党的领导,在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我会认真组织动员茶企、茶农、合作社等会员单位,认真抓落实,为推进云茶产业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气象条件对云南春茶生产影响分析

    2024年2月至4月上旬的春茶生产季,我省主产茶区平均气温18.5℃,较常年同期偏高1.5℃;平均累计降雨量14.3mm,较常年同期偏少75%;平均相对湿度54.1%,较常年同期偏低6%。总体看,2024年我省主产茶区春茶生产季降水明显偏少、茶园空气湿度低,春旱明显,“干热”特点突出,影响茶树生长,对春茶产量及品质有一定影响。

二、云茶产业基本情况

    2024年,我省茶叶种植面积和干毛茶产量基本稳定,仍居全国第一位,茶叶综合产值有一定增长,产品结构优化,茶产品呈现多元化发展。

(一)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基本稳定

    2024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807万亩,较2023年增4万亩,同比增0.5%(图1)。

    2024年全省干毛茶产量56万吨,较2023年增0.3万吨,增0.54%;精制成品茶产量43.9万吨,较2023年增2.1万吨,增5.0%(图2)。茶产品结构仍以普洱茶、绿茶、红茶为主,其他茶类协同补充。其中,普洱茶产量18.5万吨,较2023年增1.2万吨;绿茶产量12.4万吨,较2023年增0.8万吨;红茶产量9.8万吨,较2023年增1.4万吨,其他茶类3.2万吨(图3)。

1751617143280056621.jpg

(二)茶叶价格基本稳定,产值稳中有增

    2024年全省干毛茶平均单价为48.4元/千克,同比增3.0%;成品茶平均单价为157.3元/千克,同比增4.8%(图4)。其中,普洱茶平均单价为178.5元/千克,同比增6.1%;绿茶平均单价为101.5元/千克,同比增13.5%;红茶平均单价为135元/千克,同比增13.4%,红茶、绿茶均价增幅在10%以上(图5)。

    2024年全省茶叶综合产值1760亿元,较2023年增256亿元,同比增17%,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5年超千亿(图6)。其中,农业产值271亿元,同比增8.9%;加工业产值690.6亿元,同比增10.1%;批发零售环节增加值798.4亿元,同比增27.1%(图7)。

(三)茶农收入有所增加,主产茶区稳步发展

    全省有茶农约500万人,涉茶人口达1100万人。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达5800余元,同比增4.9%,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图8)。

    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茶叶产量、绿色有机茶园面积仍居全国首位,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中年产毛茶万吨以上的县(市、区)有20个,其中有11个县(市、区)产量达2万吨以上,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5个州市。西双版纳、普洱、临沧3个主产州市茶园总面积573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71%;干毛茶总产量40.95万吨,占全省干毛茶总产量的73%。

(四)茶叶进出口波动较大

    近年来,我省茶叶进出口形势变化明显,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值得引起重视。2024年全省茶叶出口量4308.68吨,同比增1.4%,位列全国第12;出口额1272.84万美元,同比降17.9%,位列全国第10;出口均价2.95美元/千克,同比降19.1%。出口量略增,但出口价格减幅增大(图9)。

    2024年全省茶叶进口量8838.54吨,同比增134.19%,位列全国第3,是我省茶叶出口量的两倍;进口额 950.98万美元,同比增143.75%,位列全国第6;均价1.08美元/千克,同比增4.1%,产茶大省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值得加以重视(图10)。

 (五)绿色、有机生产水平提升,新茶饮原料供应拓展

    2024年全省绿色有机茶园面积达294.5万亩,其中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189.3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23.5%,增9.1%;有机认证产量达23.9万吨,增24.5%,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42.7%。全省茶叶有机获证经营主体986家,有机获证产品3396个。

    近年来,协会积极引导支持茶区茶企应对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推动新茶饮企业与云南企业对接,建基地,抓订单,促销售;成立新茶饮专委会,聚焦传统与新式茶饮,举办多场《云茶对话》系列活动和会员双月活动日活动,鼓励会员单位顺应市场需求,认真拥抱新茶饮。

    2024年,农夫山泉在云南收购茶叶达6亿元,在临沧市云县签订1110吨烘青毛茶订单,有效带动茶农增收2300多万元,并在普洱、临沧等地捐赠建厂;广南县底圩茶成功加入全国新茶饮供应链联盟。协会副会长单位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动调整优化,建设2条自动化烘青生产线,顺应新茶饮市场需求。

(六)乡村振兴挂钩联系点工作有实效

    在茶产业助力精准脱贫挂钩联系点的基础上,按照《云南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我会将“脱贫挂钩”上升为“乡村振兴”挂钩联系点,与所在县(区)民政局、农业农村局三方签订《云南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协议》,同步制定《挂钩联系点帮扶计划》《年度帮扶工作任务》,积极协调会员茶企参与,多措并举开展工作,为我省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活力。

    组织帮扶县所在地龙头茶企入驻挂钩联系点,与当地茶叶合作社、初制所合作,签订《茶叶原料基地合作协议》,建立生产销售渠道,着力解决茶农卖难问题,茶农人均收入较2020年平均增收1660余元。在2024年第十六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期间,免费为七个挂钩联系点提供展位,加大茶产品展示宣传推广。组织挂钩联系点负责人前往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参加“三茶”统筹助力乡村振兴学习培训,拓宽发展思路。

    云南省民政厅和农业农村厅高度认可协会所取得的成效,授予协会“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荣誉称号,并作为结对帮扶社会组织典型加以宣传。

(七)古茶树资源保护力度加强

    加大古茶树古茶园保护力度,组织开展专题技能培训,走进茶区宣传保护古茶树、古茶园的重要性及保护技术,到茶区推广落实保护措施。我会专家组成员在双江自治县忙糯乡、西盟自治县力所乡、江城自治县、绿春县等多地组织茶农和相关从业者进行《古茶树保护与利用》《“一叶一树一情”古茶树保护技术》等技术培训,受训茶农达一万余人。

(八)产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茶叶协会、茶企等单位标准化交流合作,正式立项并牵头起草了云南省地方标准(《云南大叶种白茶加工技术规范》《云南晒红茶加工技术规范》)。截至目前协会先后牵头起草、发布《云南大叶种白茶》《晒青茶(大叶种)》《年份普洱茶质量保鉴追溯技术规范》《茶叶价值评估》等41项团体标准,指导帮助茶企起草多项企业标准,填补了云茶标准化空白。

    协会的标准化工作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技术指导,规避市场法律风险、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茶叶从源头来源、加工过程、品质、贮存等全过程可追溯,为消费者购买增强信心、为茶叶价值评估提供依据、为助力地方茶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成效,协会的标准化工作为云茶产业标准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团体标准补充国标规范行业、规范市场的模式已初步形成。

    文山自治州麻栗坡县委、县政府重视茶产业,持续加大科技、质量、文化品牌的投入力度,整合县茶协、茶企、茶农、茶消费对象,委托协会标准化办公室起草4项“老山茶”团体标准,并在挂钩帮扶单位外交部的推动下在北京隆重发布,依托外交部平台,让品牌“老山茶”在标准的护航下成为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央视农业农村频道(CCTV-17)、《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

    联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茶企,列项启动研制普洱(熟茶)散茶国家级实物标准样。

(九)公用品牌影响力提升,协会会员单位屡获殊荣

    在2024福布斯中国茶行业系列推选结果中,普洱茶入选年度茶区域公用品牌名单;“昌宁红茶”、“云龙茶”“凤庆滇红茶”入选2024年云南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协会副会长单位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荣获“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称号;协会副会长单位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蒲松涛等2人荣获“国茶人物·制茶大师”、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杜国聪等2人荣获“国茶人物·制茶能手”。

(十)参展办赛、茶旅融合、销售多元,不断提升云茶影响力

    2024年,协会参与主办了第十六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成功举办全国农业行业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等多项茶业职业技能大赛。

 

    “世遗景迈·茶香古寨”茶文旅线路成功入选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飞猪旅行、喜茶联合发布的2024新茶饮茶文旅线路。临沧市围绕茶旅融合产品着力打造推出昔归冰岛茶文化之旅、滇红茶文化之旅、白莺山寻茶之路等11条茶文化旅游线路。1月至5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4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6.01%,实现旅游总花费141.01亿元,同比增长16.54%。我会副会长单位云南龙园号茶业有限公司围绕大渡岗6.5万亩茶园景观优势,打造“世界最大茶海观光公园”备受青睐。

      近年来随着电商直播销售的发展,云南省商务厅发布关于印发了《云南省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通过流量扶持、达人资源撮合等方式,整合云茶产业链资源,展示优质茶产品。官方背书,县域茶叶电商直播平台为云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协会副会长单位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借助电商平台销售成绩斐然,2024年电商收入占全公司营收1/3。

三、云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全球经济整体低迷,国内茶叶市场疲软,云茶产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面对,不断解决:

一是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产品结构亟待优化;二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加工设施装备水平亟待提高;三是科技水平亟须强化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刻不容缓;四是茶文化挖掘、茶文旅融合发展亟待加强。

四、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绿色引领,不断抓好绿色有机奖补政策落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择优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实力以提高产业带动能力。

(二)强化品牌塑造,要重点突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公共品牌的叠加效应,发挥品牌集群效能。在保持云南传统制茶工艺的同时推动茶叶加工的绿色自动化转型,规范云南白茶工艺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各茶类标准和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三)要抓住景迈山申遗成功机遇,不断提升景迈山及我省古茶山、古茶园的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提升茶旅融合发展步伐。要以茶产业为依托,深入挖掘云南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一批优秀茶企、秀美茶园、魅力茶山、特色民族茶文化、讲好云南茶故事,提升云南茶文化软实力。

(四)加强涉茶社会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建议要特别重视加强获评3A级以上社会组织各项工作的指导及项目经费支持,共同为云南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社会力量。

 

执笔人:马瑞麟、徐亚和、陈勋儒

 


移动端官网

官方公众号

地址:昆明市官南大道康乐茶城晨立大厦5楼
Copyright © 2021 版权所有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 滇ICP备1907297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194号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