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滇红茶:抗战烽火中绽放的茶香传奇,致敬抗战胜利 80 周年
发布日期:2025-09-05 来源:转载 浏览:125次
分享到:

编者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也是为了发现历史中那些沉默却坚韧的力量。诞生于滇红第一县凤庆的滇红茶不仅在经济上为抗战提供了支持,更在精神上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它是中国人民在艰苦抗战时期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象征,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坚守与奋斗的精神风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而在彩云之南的云南,有一种茶叶悄然崛起,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独特贡献,它就是滇红茶。



滇红茶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当时,中国中部传统茶产区受到战争的影响和破坏,无力继续生产。同年11月,中国茶叶委派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先生一行前往云南,寻找新的茶叶发展之路。


图为滇红创始人冯绍裘先生铜像(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冯绍裘在《滇红史略》中回忆道:“1938年九月中旬,即被派往云南调查茶叶产销情况……十月中旬,我们由昆明乘汽车三天到达下关,然后步行山路十来天,十一月初始到达顺宁(即现在的凤庆县)”。当他看到顺宁县凤山茶树成林,芽壮叶肥,白毫浓密的景象时,内心充满了希望,“这些云南大叶种茶的特点,非常合乎我的理想”。


图为云南大叶种茶树嫩芽


冯绍裘先生深知,在抗战的艰难时刻,茶叶若能出口创汇,将为国家提供重要的物资支持。于是,他怀着满腔热忱,决心试一试,“如能采用大叶种茶创制初好的红茶,其发展前途是无可估量的,为此我怀着满腔热忱,决心试一试,创制名茶为中华民族争荣”。他带领团队反复试验,终于用云南大叶种茶试制成功了工夫红茶与绿茶各约500克。


图为中茶大师茶-千里江山红滇红茶


冯绍裘先生在《滇红史略》中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两个茶样,看去一红一绿,宛如一金一银,使人不胜欢喜。红茶样:满盘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桔红)。香味浓郁,为国内其它省小叶种的红茶所未见”。


图为中茶大师茶-千里江山红滇红茶外形


这些茶样寄到香港后,均获茶界高度评价。随后,当局在云南创建了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红茶以供出口,产品起初取名“云红”,后来改称“滇红”。滇红茶一经问世,便在香港、伦敦茶市卖出高价,成为当时出口创汇支援抗战的战略物资之一,被誉为“抗战茶”。它就像一位无声的战士,用自己的力量为抗战胜利贡献着一份独特的力量。


图为中茶大师茶-千里江山红滇红茶茶汤


新中国成立后,滇红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凤庆县各个种茶村寨纷纷建立红毛茶初制所,省内其他县区也推广凤庆滇红茶工艺。1951年到1958年,凤庆茶厂共生产红茶6679吨,全部出口苏联赚取外汇,“一吨滇红换十吨钢”成为当时的传奇。滇红茶不仅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让世界领略到了中国茶叶得到独特魅力。


图为中茶大师茶-千里江山红滇红茶叶底


在滇红茶的发展历程中,冯绍裘先生等老一辈茶人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为滇红茶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冯绍裘先生在《滇红史略》中所说:“顺宁地处山区,交通困难,百余里山路,只能靠骡马驮运,所以制茶机器和动力设备没有配齐安装完毕的情况下,采取土法上马,使用人力手推木质揉茶桶,脚踏烘茶机,竹编烘笼烘茶等办法,保证新滇红试制工作顺利开展”。这种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是滇红茶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


图为20世纪50年代滇红茶生产场景(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红茶不仅在经济上为抗战提供了支持,更在精神上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它是中国人民在艰苦抗战时期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象征,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坚守与奋斗的精神风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从滇红的诞生至今87年过去了,滇红茶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香气。中茶滇红始终秉承“好茶在中茶”的经营理念,未来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发挥地理优势与资源优势,加大投入中茶凤庆“零碳工厂”创新工艺研发,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提质增效,始终牢记先辈“为中华民族争荣”的初心,让这杯承载历史记忆的茶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文章来源:中茶凤庆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移动端官网

官方公众号

地址:昆明市官南大道康乐茶城晨立大厦5楼
Copyright © 2021 版权所有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 滇ICP备1907297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194号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